找到相关内容5420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不敬,不憎?

    「不敬,不憎毁禁」。我们学佛的人特别「敬,憎毁禁」,每人都拿一把尺去衡量别人,都拿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,从来不反省自己,从不要求自己,是不是怎样?然后,听到某人学佛吃素,好!有善根!好像不信佛就是坏人、魔鬼、不屑与之为伍。这些都不是学佛者所的态度,真正的学佛是「不敬,不憎毁紧」。做人本来就应该道德好,道德不好的人更值得同情,更应该帮助他,这才是慈悲的精神。 「不重久习,不轻初学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513487498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如果一个人求受比丘之时年龄未满二十岁,但是他不知道那是不如法的,而且受戒后他戒精严。他能否算是真正的比丘?

    问:如果一个人求受比丘之时年龄未满二十岁,但是他不知道那是不如法的,而且受戒后他戒精严。他能否算是真正的比丘?帕奥禅师答:他不是真正的比丘,但是能是很好的,这是善业。如果他内心诚实无欺,则他还是可能修行到证得禪那、道、果及涅槃的。但是,如果他知道自己不是个真正的比丘,就应当重新求受比丘

    帕奥禅师

    |南传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8191311178.html
  • 徐恒志答:什么叫六度?六度中,前五度如“足”,后一度如“目”,是什么意思?

    问:什么叫六度?六度中,前五度如“足”,后一度如“目”,是什么意思?  徐恒志答:布施、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,称为六度。因依此而修,能息烦恼妄想,度生死苦海。但前五度正像足的运行,全靠后一度——般若慧目的指引,否则方向错误,岂能超度茫茫业海!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461711348.html
  • 范古农答:谛师注散位独头意识,缘受所引色是带质境,敢范古农答受引色四字作何解释。带质有真似二种,此言是带质境者,指真谛质欤。抑指似带质欤。

    问:谛师注散位独头意识,缘受所引色是带质境,敢问受引色四字作何解释。带质有真似二种,此言是带质境者,指真谛质欤。抑指似带质欤。   范古农答:受律仪戒时,因受所引而得一种无表色,即所谓戒体也。得此体后,方能自在。此色是法尘所摄,此亦似带质也。

    范古农

    |范古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6513812704.html
  • 天津武清圆通寺心志法师于3月10日安详示寂

    追思法会 送葬队伍 2009年3月10日,天津武清圆通寺心志长老安详圆寂,舍报归西,享年97,僧腊90。 3月13日,心志长老追思回向法会和起灵荼毗仪式举行,荐福观音寺住持妙贤法师主持了仪式。 心志长老,天津市人,7岁在天津武清地藏寺出家,文革中坚持信念,念佛,八十年代修建武清观音寺,2007年观音寺移址更名为圆通寺,成为荐福观音寺的下院。

    佚名

    |心志长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3/19503936500.html
  • 《佛教戒律学概论》序

    《佛教戒律学概论》序   释昌臻   、定、慧是佛法的纲领,而为基础。《楞严》谓:“摄心为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。”所以,学佛必须从学入手,从做起。   佛陀...佛住世。可除愚痴无明,故如暗遇明。能增长善根福德,故如贫人得宝。   《涅槃经》更明确指出:“欲见佛性,证大涅□,必须深心修净戒;若破净戒,是魔眷属,非我弟子!”非常...

    昌臻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2152776.html
  • 僧伽的资格考量

    僧伽的资格考量   济 群  僧格的资格考量,主要围绕受戒、、犯戒、舍戒四个方面。其中,受戒是僧格的取得,是僧格的完成,犯戒是僧格的毁坏,舍戒则是僧格的放弃。  一、受戒——僧格的取得  ...,子要听得清楚明白,尤其是一白三羯摩,否则就不能纳法于心。  事成究竟,整个羯磨仪式能自始至终地圆满完成。  以上,是羯磨受戒的主要事项。  二、——僧格的完成  在的问题上,有几点是必须...

    济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2867633.html
  • 问:文殊十波罗蜜包括哪些?

    文殊菩萨教学的纲领:十波罗蜜,这在《华严经》上。通常大乘经上只讲六波罗蜜,十波罗蜜是后面又加了四条,按照这个顺序:布施、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、愿、力、方便、智,文殊菩萨教给我们十波罗蜜。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是十愿,“礼敬诸佛,称赞如来,广修供养,忏悔业障,常随佛学”,句句都重要。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09385477413.html
  • 问:如果生天也会堕落,又该选择什么去处?

    如果我们布施、,就能感得生天的果报。但生天并非学佛的最终目的。学佛,是为了断除烦恼、解脱生死。整个修行,也是围绕这些核心进行。 对于学佛者来说,往生西方才是比较稳妥的途径。凡夫流转六道,容易迷失方向。所以,我们要深信弥陀愿力,一心念佛,往生极乐。那样,就能使我们不再退转。具备相应能力后,再倒驾慈航,乘愿再来。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94177915.html
  • 十项误认之法

         (一) “欲望”常被误认作“信心”。   (二) “贪爱”常被误认作“慈悲”。   (三) 心意造作所显之空,常被误认作本体如是之空。   (四) “断见”常被误认作“法性”。   (五) “觉受”常被误认作“证悟”。   (六) 伪装的常被误认作真正的。   (七) 入魔常被误认作密行。   (八) 骗子常被误认作成就者。   (九) 自利常被误认作利他

    岗波巴 大师著 张澄基 译

    |忍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2041243070.html